藍綠藻植物門(Cyanobacteria),也被稱為藍綠藻,是能透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的細菌門,但有些也能透過異營來獲取能量[1]。屬於原核生物界。藍綠藻植物菌門下物種又稱藍細菌、藍綠菌、藍藻或藍綠藻及藍菌,當中包括藍鼓藻、藍球藻等生物。雖然傳統上歸於藻類,但近期發現因為沒有核膜等等,與細菌非常接近,因此現時已被歸入細菌域。
藍綠菌在地球上已存在約35億年,是目前以來發現到的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通過刺激生物多樣性和導致厭氧生物接近滅絕,顯著的改變了在地球上生命形式的組成。根據內共生學說,在植物和真核藻類發現的葉綠體是從藍細菌祖先通過內共生進化而來的。
位於此藻類我相信每一位水族同好都有親身經歷,無論是水草造景缸還是單純的裸缸養魚,都有機會出現此藻類,但是這算是比較好清除的藻類之一,並無多大的難度與技巧。
此藻類尤其在水草造景缸新缸中最容易出現在初期,由於初期水中的有機物質,也就是藻類的養份非常充足的原因,藍綠藻的暴增速度非常驚人,置要有足夠的光線與養分,可以迅速不滿整個魚缸,令人不寒而慄。

藍綠藻要清除的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取一支牙刷,在有藍綠藻的部位輕輕的將它拉起即可,也必須要減少光源、時間、加上換水(減少有機物質)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藍綠藻的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